<!--go-->
“你这招到底行不行,可别到时候赔了夫人又折兵……这可是二十万现大洋啊。”
汉语拼音推广大会没能再开下去。其实这个大会本来就不需要多少人,主要是几个大专院校的领导人凑到一起,发个倡导,然后再弄个计龗划交给政府,再请一些文化界的名人大师一起附和着倡议就行了,重点反倒是相关书籍的印刷和推广。只是这是一件盛事,自然而然地就吸引了许多文化界的名人,大家都不想错过,自然也就来了不少。而除此之外,叶元龙也想借着这个国府西迁,国家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西移重庆的机会,成立一个文化区。
当然,这个文化区的概念也并不是叶元龙首先想到的,首倡者是他的前任,重庆大学第二任校长胡庶华。早在1936年,胡庶华就公开发表了《理想中的重庆文化区》一文,倡议在重庆市沙坪坝区建立文化区。文中说:“重庆市之应建立新文化区,其意义不仅在四川文化本身的发展,而尤关系于中华民族复兴的前途。”叶元龙接任后,正值日军大举侵华,国军连连败退之际。面对日军的凶猛攻势,国府西迁,重庆襟江背岭,成为战时首都。而随着国军的败退,中国文学、科学、艺术、教育、理论学术、经济等诸多领域的大师级人物,如郭沫若、冰心、巴金、老舍、臧克家、张伯苓、李四光、马寅初、阳翰笙、徐悲鸿、傅抱石、丰子恺等名扬中外的泰斗人物云集沙坪坝区……这个情景让叶元龙对成立文化区更加热心。在他看来,这个计龗划中的文化区,严格说来将不单是中国西部的文化中心,还将实际成为整个战时中国的文化中心。他希望到时在这个文化区内,各高校和文化科研机构文教科研资源可以整合利用,在团结统一、举国一致的抗日民族解放战争中,将教育救国、科学救国、工业实业救国、乡村建设救国的热潮在文化区进行汇总,使这里的文化品位得以升华,促进中华民族现代精英文化和民族革命战争中大众文化的结合,优秀的民族传统文化与西方先进文化的结合,进一步发展和继续“五四”新文化运动所开创的爱国民主、科学、进步的优秀传统。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ongcai666.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