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当晚回去,祁旻就把她写来用于申请经费的项目计划书发到了郑文钰先生的邮箱里。
第二天当祁旻正在用现在她学校计算中心的超算继续用她现有的微缩版“类脑体”跑更大的测试集时,突然收到了中科院“雨云”超级计算机项目周晓姗研究员的邮件。
邮件上告诉祁旻,她明天就能到房山区“雨云”计算中心去商量使用事宜了。
此时祁旻真想狠狠地亲严兆兰一口——果然还是老朋友比较靠谱!
现在这个测试集也不用跑了。祁旻停止了Jupyter上测试类脑体学习能力的代码,又连忙开始把生成类脑体的代码再捋了一遍。她把那些在匆忙之中命名得乱七八糟的变量都重新按照用途的简写命名了,而后给每一块儿代码写上了注释。
祁旻用她“美化”过的代码重新跑了一个只有16×16×16个虚拟神经元的超微缩版类脑体,检查确认无误之后才保存了代码。
倘若周晓姗研究员同意她使用“雨云”的计算资源,那么她就能尝试生成全尺寸1:512、1:64甚至是1:8、1:1的类脑体。一旦她拿到了1:1的类脑体,那随便凑凑实验数据就能把她的文章写完了。
——
第二天祁旻起了个大早,都没去学校就直接坐地铁去了“雨云”计算中心。
“雨云”是由一大片计算核心群组成,出于散热考虑是占用单独的一座机房,上层配有复杂交错的液冷管道系统。计算中心的工作人员显然不可能让祁旻这个外来者进入机房,甚至在计算中心工作的研究者们都很少会与真实的“雨云”亲密接触。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退出阅读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ongcai666.com
(>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