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o-->
但不能因为缺少了司礼监的制衡就认为内阁不好,相反,它依然是远超时代的优秀机制。
从级别上来说,它只是一个没有品级的议事机构,谁进谁出完全是皇帝一个人说了算。
内阁学士拥有宰相的职权,却没有宰相的头衔。
这一点很关键,古今中外官场最讲究名正言顺,内阁学士恰恰缺了名。
没有‘名’的情况下,如何做到‘言顺’呢?来自于皇帝的背书,也就是批红。
而在明朝之前,宰相是可以越过皇帝行使权力的。
甚至皇帝的很多命令没有宰相同意都可以视为无效,所以才会有皇权和相权之争。
到了明朝一个内阁就解决了这个争执。
我给你宰相的权,却不给你宰相的名。你想行使权力,必须经过皇帝的背书。
没有皇帝的批红,宰相做出的所有决定都是废纸一张。
在这种制度下,皇帝可以放心的把治理国家的权力下放给大臣,只要抓好批红权就可以了。
这么做的好处实在太多了。
对于大臣来说,他们拥有了更大的表现舞台,能更好的发挥自己的特长。
对于皇帝来说,不用每天都埋首在桌案上有批不完的奏折,可以专心去思考处理更重要的问题。
比如现在文易只要每天上上早朝、签签字就可以了,可以抽出大把的时间去写书。
至于几十年不上朝之类的,你堂堂皇帝几十年不上朝,还当个毛的皇帝啊。还是趁早灭亡的好,免得祸害百姓。
Loading...
未加载完,尝试【刷新】or【关闭小说模式】or【关闭广告屏蔽】。
尝试更换【Firefox浏览器】or【Chrome谷歌浏览器】打开多多收藏!
移动流量偶尔打不开,可以切换电信、联通、Wifi。
收藏网址:www.zongcai666.com
(>人<;)